<progress id="h015d"><blockquote id="h015d"><rp id="h015d"></rp></blockquote></progress>
  • <optgroup id="h015d"></optgroup>
    1. <optgroup id="h015d"><em id="h015d"><pre id="h015d"></pre></em></optgroup>
      <span id="h015d"></span>

      24小時客服熱線:96669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文化 > 員工作品 > 正文

      延安培訓學習心得

      發布者: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21-04-26

      4月21至24日,我有幸參加了銀協在延安組織的“新時代黨建宣傳培訓班”學習。通過專題教學、現場教學等多種方式,讓我對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史、傳承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延安短短幾天時間里,通過在延安楊家嶺、梁家河的現場教學,在寶塔山下身穿八路軍軍服重溫入黨誓詞,在棗園張思德烈士塑像前集體誦讀《為人民服務》等,實景感受,讓我親身感悟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的內涵,接受了一場紅色的思想教育,收獲滿滿。

      收獲一:現場參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戰斗過、生活過十多年的地方,更加深刻體驗了作為新中國創始的老一代革命偉人的豐功偉績,深刻感悟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發展歷程和優良傳統。在楊家嶺安排的現場教學《延安時期水乳交融的黨群干群關系》課中,當老師聲情并茂地訴說著,延安人民傳唱的擁軍歌曲“最后的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去上戰場......?!?,有一位母親,準備把家中僅存一點最后的小米碾好送給部隊當軍糧,明知道孩子早就餓得不行了,在她背著孩子碾米時,也沒舍得讓孩子吃一口,當她碾好米后發現孩子已永遠地離開了,在她的內心,就是自己和孩子不吃也要省下糧食給部隊吃。后來軍民自給自足大生產,部隊只留下10%當軍糧,其余的全部留給人民,這就是整個邊區軍民魚水情的真實寫照。

      收獲二:當我們來到主席住過窯洞前的半山坡上,一張普通石桌旁,帶隊老師風趣地介紹著,就是在這里,1946年8月6日,主席第五次會見到訪我國的美國進步作家和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時,發表了:“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钡闹撌?。當時擔任臨時翻譯的美國醫生馬海德剛開始時,把主席說的“紙老虎”翻譯成“稻草人”,斯特朗一臉不解。主席也沒聽到翻譯中有老虎“Tiger”單詞,主席忙請斯特朗解釋英文中“稻草人”的意思。聽了斯特朗的解釋后,主席搖了搖頭,告訴斯特朗,他所說的“紙老虎”還不如“稻草人”,“稻草人”還能插在田里趕鳥和嚇唬孩子,“紙老虎”實際上是紙糊的,水一沖就破掉。重溫偉大領袖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钡挠⑿蹥飧藕推橇?,至今仍讓我們感慨萬千,在那樣的艱難時期,主席不畏蔣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國反動派),用這樣的話語激勵著我國人民,在實現全國解放的道路上越挫越勇,奮力前行,就是在今天也很有現實意義。偉人的思想激勵著我們,工作中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只要樹立好知難而進的信心,就一定能攻堅克難,砥礪前行。

      收獲三:現場參觀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上山下鄉插隊的梁家河,梁家河村,隸屬于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距離文安驛鎮東南方向5公里處,我們是沿著一條新建的柏油路向山里行進有幾千米,道路兩旁滿眼都是山,培訓班安排在梁家河村口,現場聆聽了習近平插隊梁家河的點點滴滴,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之下,當年只是個16歲孩子的習近平,在7年艱苦而漫長的知青歲月里,帶領群眾戰天斗地的生活實踐中,當年插隊時過“五關”的歷練,分別是: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無一不讓我們看到在他身上閃耀的“一心為民、艱苦奮斗、實干擔當、敢為人先”的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當年習近平帶領鄉親們打的吃水井還在,當年習近平離開梁家河時,村民自發送別的場景還在......培訓老師如數家珍地訴說著:當他早晨推開門走出窯洞時,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滿了人,有大人、孩子、老人,全村人幾乎都來了。大家手里拿著紅棗、小米,默默地站著。當他說到一位老婆婆拉著習近平的手說:“你在這兒受罪了,到了好地方,可別忘了我們呀……?!?,聽到這我的眼淚在眼眶中直打轉。這是什么樣的感情??!這就是延安精神的傳承,只要是真心為人民做實事,人民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感激??!回來后我特地翻看了《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書中習近平提到“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边@不僅是習主席對廣大青年的殷切希望,更是自己年輕時歷經磨煉后的真切感悟。真的,一個人在自己該奮斗的時候拼盡全力去做,在自己遇到艱難困苦時選擇咬緊牙關挺過來,相信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一定能奏響人生的華美篇章。

      收獲四:棗園現場教學,集體朗誦名篇《為人民服務》,在烈士張思德的塑像前,他的英雄事跡再次被說起,生前在延安棗園工作,是毛主席內衛班班長的張思德,在接到命令去燒制機關寒冬烤火的木炭后,二話沒說,就和戰友起早貪黑廢寢忘食苦干了一個多月,燒出了5萬多斤優質木炭,犧牲的這天,他和戰友在挖掘一口新窯,由于連日大雨,土質松軟,窯頂雨水滲透,張思德還在窯內奮力地挖土,猛然間窯頂坍塌下來,他使盡全身最后一點力氣把他的戰友推出窯外,自己卻被深埋在窯內,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犧牲時年僅29歲。毛主席在得知張思德不幸因公殉職的消息后,十分悲痛,指示警衛隊要把張思德的遺體運回延安,開追悼會,寄托哀思,妥善安葬。毛澤東主席親自主持追悼會,追悼會上主席作了重要講話。他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正是毛主席的這次重要講話,成就了名篇《為人民服務》。今天我們來到革命圣地,集體重溫、誦讀《為人民服務》,就是要激勵我們一代代的共產黨人,要以張思德烈士為榜樣,把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延安精神傳承好,要把不怕苦、不畏難,甘于奉獻、敢于擔當的梁家河精神展現好,把對英雄和榜樣的崇敬化為今后實際工作中的磅礴力量,用臂膀扛起應盡的責任,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收獲五:可能因為我們這個培訓班都是金融工作者,現場教學中還安排參觀了陜甘寧邊區銀行舊址——黨中央在延安時期的金融機構。這里曾經是黨中央在延安時期的金融中心,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這里記錄著延安時期中國金融的發展史、革命史,當我看到關于組織發展信用合作社的介紹時,內心充滿了激動和自豪,原來在1938年陜甘寧邊區就曾試辦過信用合作社,1943年3月,在延安縣南區合作社溝門分社基礎上成立了第一個信用合作社,墻上以及模擬當時發放農貸場景中,展現了并記錄著當時邊區銀行發放農業貸款的一樁樁、一件件,可以說信用社為活躍邊區農村經濟金融,促進邊區農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邊區銀行老一輩金融工作者、革命前輩們的艱苦創業、艱苦奮斗、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更是值得我們今天的每位金融工作者去傳承和發揚。相信在延安精神的激勵和鼓舞下,保持紅色金融的初心,以艱苦創業、奮發向上的意志,以敢拼就能贏的自信,就一定能實現新突破、躍上新臺階。

      我作為農商行分管黨建工作的黨委委員,非常感謝蕪湖市銀協組織安排的這次培訓,赴革命圣地延安學習,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我對延安精神有了親身體驗,更加堅定了我人生的理想信念,也更加堅定了我做好黨建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progress id="h015d"><blockquote id="h015d"><rp id="h015d"></rp></blockquote></progress>
    2. <optgroup id="h015d"></optgroup>
      1. <optgroup id="h015d"><em id="h015d"><pre id="h015d"></pre></em></optgroup>
        <span id="h015d"></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