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高低貴賤好壞,真的不僅僅體現在他做了什么,更要體現在他沒做什么、不肯做什么,有為固然好,而有不為更是一個人的品格、一個社會的底線、一個民族的氣節”。這是前幾天在綜藝節目上看到的一集演講。整篇演講沒有任何煽情的、讓人潸然淚下的情節,但是卻有者動人心魄的氣節。
一、什么是有不為
如今社會有多少人能夠守住初心,做到“有不為”?“有不為”出自《孟子》,原文就是說“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币馑季褪钦f“人只有對某些事情舍棄不干,才能夠有所作為,你若想有所作為,必須先要有所不為”。
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得八方惠風,享四海春光?,F在的社會發展更迭很快,有時候我們都會跟不上社會進步的步伐。但是這些并不是我們忘記出發的目的,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要做的就是堅守我們的信仰,抓住時代進步時保留下來的傳統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二、作為銀行工作人員,應當有不為
作為一名銀行員工正確認識“合規”是多么重要。合規是為了把控風險,把潛在的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堅持合規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對農商行負責,更是對客戶、對社會負責。合規要求我們堅守底線,不可逾矩,不能揀了芝麻丟了西瓜,貪圖一時的便利或者利益而埋下危險的種子。踐行合規能有效防范信用風險、道德風險、操作風險。然而規章制度有時和客戶需求相互矛盾,我們的一線員工,更應該把握政策,規范操作,控制風險,絕對不能以習慣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紀律,以信任代替管理,不搞違規操作,堅持以誠相待,以高效率和高質量取得客戶的信任。
三、我們的黨員干部,應當有不為
在春秋時期,有這么一個故事:宋國有一個人得到了一塊玉石,他將它獻給齊國的大夫子罕。子罕卻不肯接收。獻玉人對子罕說“我曾把這塊玉石拿給做玉器的工匠看過。工匠認為這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寶石,所以才敢拿出來獻給您,可您為什么不接收呢?子罕說:“我為人處事以不貪為寶,你以玉為寶。如果我把玉石收下,那么我們兩個都失掉了寶。我不收,這樣我們各人就有各人的寶石啊。
盡管這個故事跨越了漫漫的歷史長河,但它卻如同一面清亮的銅鏡,折射出古人淡泊名利、廉潔奉公的優秀品德。子罕的有不為讓后人敬仰。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從來不都是鮮花和掌聲,肯定也有荊棘密布的時候,沿途我們可能會遇到挫折與誘惑,你可能為挫折煩惱,也可能為誘惑動心,但是,這些都可能延誤你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也可能讓你與成功失之交臂,只有“有不為”,才能最終“有所為”。
(人力資源部: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