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h015d"><blockquote id="h015d"><rp id="h015d"></rp></blockquote></progress>
  • <optgroup id="h015d"></optgroup>
    1. <optgroup id="h015d"><em id="h015d"><pre id="h015d"></pre></em></optgroup>
      <span id="h015d"></span>

      24小時客服熱線:96669
      當前位置: 首頁 > 理論科技 > 金融常識 > 正文

      農商銀行應走怎樣的金融科技之路

      發布者: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20-04-06

      農商銀行應走怎樣的金融科技之路

      當今年5月中旬浦發銀行聯合中國移動在上海張江推出5G+智慧銀行網點;當中行今年5月底推出銀行業首家5G生活館;當工行今年6月在蘇州推出工行首家基于5G應用的新型智能網點;當建行與中國移動今年7月共同建設的“5G+智能銀行”開始浮出水面,銀行與5G創新下的場景融合逐漸變成現實……面對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在金融科技運用方面眼花繚亂的動作,以及前衛的金融理念、超前的市場布局……地處縣域的農商銀行備感壓力。

        是學習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做法,急起直追,加大科技投入,增加智慧網點布局,不讓自己掉隊; 還是腳踏實地,保持定力,從實際出發,不盲目攀比,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或許,認識到問題的實質,農商銀行才能作出正確選擇。

        首先,銀行業最大的挑戰來自金融科技。從這個意義上說,農商銀行確實應當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使用,是以規模為前提的。也就是說,只有具備相當規模的銀行,在金融科技上大投入,才能獲得大產出。相比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農商銀行無論資產總量、客戶總數、網點分布,還是資金實力,都不處于一個量級。有的農商銀行資產規模幾十億,客戶上萬個,網點幾十個。如果這樣的農商銀行,也一味跟風模仿國有商業銀行或股份制銀行,在金融科技上投入巨資,且不說資金實力能否持續支撐,即便真的擁有了與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一樣的科技能力,農商銀行也難以實現期望的目標和理想的收益。畢竟,農商銀行最大覆蓋區域只在縣域。

        其次,金融科技雖然可以幫助銀行在場景建設、渠道流量、用戶下沉等方面提供切實的解決方案,也可以通過建設智能無人網點,布設虛擬柜員機、超級柜臺機、自助購匯機、理財柜員機等,提升營業網點的服務效率,減少營業網點的人力。但無論怎樣的改變,目標都只有一個,讓客戶有更好的體驗,讓銀行更低成本地獲客。對于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而言,其面對的是全國范圍內的海量客戶。通過金融科技,這些商業銀行可以低成本、精準鎖定目標客戶,“掐尖”獲客;也可以變身開放式銀行,在場景中獲客。但農商銀行面對的客戶群體主要以農村人口為主,且年齡多在40歲以上。針對這部分客群,最理想的獲客方式,依然是農商銀行駕輕就熟的傳統獲客方式。金融科技在農村尤其是偏僻農村,難有施展空間。

        再次,當前,我國金融機構雖然數量較多、規模較大,但也存在種類不豐富、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鮮明等問題,使得過度競爭與服務空白并存。農商銀行要想在未來更久生存、更好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就應當與金融科技實力雄厚的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展開錯位競爭。比如,差異化發展社區銀行,占領目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空白點。

        所謂的“空白點”,一方面,是指那些處于特定生命周期,比如創業初期,因缺少抵質押物而留下的金融服務空白;另一方面,是指那些很難享受到良好金融服務的農戶以及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城鄉弱勢群體等留下的金融服務空白。服務這類客戶,付出多,成本高,風險大,很多商業銀行不愿貸,不敢貸,不會貸;同時,這類客戶也是金融科技難以覆蓋或鎖定的對象。恰恰是這兩點,為農商銀行拓展市場提供了機會。雖然占領這樣的市場空白點需要付出很多成本,也要承擔很大風險,但畢竟這類市場的開拓,無需依賴高大上的金融科技。而農商銀行與生俱來的對農村金融事業的情懷、溫度以及使命感與責任感,反倒是優于其他商業銀行,可以更有效地拓展和占領這類市場的優勢。且一旦占領,不易丟失。

        有鑒于此,農商銀行在當前撲面而來的金融科技大潮面前,應保持定力,選擇最適合自身資源稟賦的金融科技之路。

        一方面,農商銀行應充分依托省聯社提供的科技支撐,在省聯社搭建的科技平臺上,開展科技含量較高的業務,創新更多金融產品,服務更多年輕客群。雖然在農商銀行中,實力強、體量大的早已自建系統,獨自放飛,但對于更多縣域農商銀行來說,自建系統,既無可能,也不現實。依托省聯社大平臺聚合優勢,推進金融科技建設,是大量縣域農商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突圍的最現實路徑。

        當然,作為被農商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寄予厚望的省聯社科技平臺,應從提高全省農商銀行科技實力的角度出發,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升級系統,與更多互聯網巨頭合作,擁抱最前沿金融科技,讓農商銀行依托科技平臺,能更好更快地發展。這方面,廣東省聯社的做法值得肯定。這家省聯社,在金融科技建設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最近,又陸續上線了整合多渠道的超級門戶平臺、專注支農支小的“悅農小微貸”和優化客戶體驗的智能客服系統。超級門戶平臺建設,是廣東省聯社的一項重要金融科技創新,主要是將傳統柜面系統與自助設備渠道、移動渠道以及智慧廳堂全面整合,在全國銀行系統屬首例。整合內容包括柜面系統,超級柜臺、自助發卡機、POS機等自助設備,移動營銷系統、移動柜面等移動設備,網點廣告機等廳堂設備以及機器人、AI設備等新型渠道。這一全面整合工作實現了對廣東省所有受控設備(銀行自行投放設備)的統一管理、統一監控和統一運營,對促進農信機構網點資源、網絡和服務的聚合,擴寬網點服務半徑,縮短業務辦理的等待時間,提升服務效率意義深遠。省聯社加碼金融科技,不僅可以為轄內各行社提供信息技術平臺服務,加速其數字化轉型,也能有效提升省聯社自身實力。廣東省聯社的這一做法,值得其他地方省聯社學習借鑒。只有省聯社在金融科技方面急農商銀行之所急,農商銀行才能挺起胸膛,通過擁抱金融科技,加快自身數字化轉型。

        另一方面,農商銀行也應根據縣域金融服務特點,對客戶精細分層,確保不同層次客戶的金融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縣域金融跟大城市金融迥然有別。農商銀行服務的客群,既有城區客戶,也有農區客戶,還有城鄉結合部客戶。不同區域的客戶,對農商銀行的金融科技要求不同。城區客戶,偏愛智能金融服務,農商銀行應當更多布設自助設備、設立無人網點或5G智能網點,以滿足城區客群接觸新事物快,偏好電子的、移動的、智能的金融服務的需求。城鄉結合部的客群,既喜歡城區的智能網點,也不排斥農區傳統網點。對這部分客群,農商銀行應當通過線下引流和引導方式,逐步將其中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客群,從線下遷移到線上,為下一步依托金融科技推動業務模式創新,奠定客戶基礎。農區的客群,不太容易接受金融科技帶來的操作習慣改變,他們更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存折,喜歡在物理網點辦理業務,喜歡在家門口經??吹睫r商銀行的標識。對于這部分客群,一方面要將其中有頭腦、有眼光、有知識的種養殖業大戶或小微企業老板,逐步培養為線上客戶;另一方面,在農區增設助農服務點,讓喜歡線下操作的中老年客戶,也能獲得較好的金融服務。

        中國需要多元化的金融體系,只有不同類型的機構以不同的資源稟賦去滿足不同客群的不同需求,這樣的體系才是高效的、健康的、可持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金融科技之路上,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多元化金融體系中,有自己的客群、也有自己獨特生存空間的農商銀行,無需因此產生任何畏懼。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progress id="h015d"><blockquote id="h015d"><rp id="h015d"></rp></blockquote></progress>
    2. <optgroup id="h015d"></optgroup>
      1. <optgroup id="h015d"><em id="h015d"><pre id="h015d"></pre></em></optgroup>
        <span id="h015d"></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