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入政策的放寬,使得當前出現了多種農村金融機構,這對于農村信用社的生存和競爭環境有什么影響?也許說得比較重,但我覺得,農村信用社生存環境不好、整體競爭能力不夠,甚至有些農村信用社的競爭能力還比較差?!?/p>
何廣文,中國農業大學農村金融與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雖然他在最近召開的一次論壇上發言主題為“三農視角下的農村金融創新”,然而,在何廣文的發問和發言中,尖銳的思想矛頭直指當前農村信用社面臨的挑戰。
競爭環境:百舸爭流
何廣文指出,當前,在農村金融供給體系已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按何廣文的統計歸類,類似于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這樣駐扎在農村的正規金融已達11種。例如,擔保保險、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等。同時,非正規金融機構,例如企業個人互借、個人放貸、當鋪以及小額貸款組織等,種類也已達7類。也就是說,“顯現”的和“潛藏”的競爭對手從機構形式上就有16種之多。 隨著國家對農村金融準入制度的放寬,“潛藏”的競爭力隨時都可能晉升到“顯現”的行列。
“他們(其他農村金融機構)對農信社,就目前來說,還不構成競爭力?!?一些人作出如此判斷是果斷還是輕率?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變化,農信社在農村金融市場中的優勢與當年已然是今非昔比,其地位亦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農信社在今日百舸爭流的農村金融市場是否、能否依舊“獨攬眾山小”?著實是值得農信社人們認真思量的問題。
競爭對手:不可小覷
隨著“三農”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推進,“創新”在農村金融制度建設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視,多元化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也在“創新”的呼聲中相繼浮現。
面對諸多的新生農村金融實體,農信社該給予這些競爭對手一個怎樣的競爭能力定位?是相信“姜還是老的辣”?還是相信“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與新起的農村金融機構相比,農信社在農村有著相對穩固的信貸基礎,有著與農戶們共同摸爬滾打而建立起的感情。而與農信社相比,新興的農村金融機構所沒有的,還包括沉重的歷史包袱,一切都是新鮮的觀點和思想、新鮮的體制和假設。如此一來,身處同樣的競爭環境、面對同樣的競爭客戶群,二者相權,誰爭鋒?
市場競爭中,并不講求“論資排輩”。因此,當前的農信社也在積極追求著“創新”。例如,像何廣文總結的,在業務創新方面,農信社有小額信用貸款。然而,何廣文同時也指出,新興的農村金融機構更是帶著“創新”二字相繼出爐的,他們都是農村金融機構在“組織制度創新”過程中的產物。
“農信社激烈的競爭局面一定會到來!”僅此一個論斷,何廣文重復了兩遍。何廣文在不斷地提醒著農信社——當前新興的農村金融機構的實力已是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