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h015d"><blockquote id="h015d"><rp id="h015d"></rp></blockquote></progress>
  • <optgroup id="h015d"></optgroup>
    1. <optgroup id="h015d"><em id="h015d"><pre id="h015d"></pre></em></optgroup>
      <span id="h015d"></span>

      24小時客服熱線:96669
      當前位置: 首頁 > 理論科技 > 理論探討 > 正文

      銀行舒適的時光將成為明日黃花

      發布者:劉克清(亞洲聯合資本合伙人)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13-01-08

      本世紀初,比爾·蓋茨預言:傳統商業銀行將是本世紀最后的恐龍。套在商業銀行頭上的緊箍有好幾道,致使其內外交困。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中央銀行將允許存款和貸款利率浮動。以一年期人民幣基準利率為例,目前存款利率3.00%,貸款利率6.00%。二者凈息差高達3個百分點?,F在允許存款利率最高上浮一成至3.30%,貸款利率最低下浮三成至4.20%,二者凈息差縮窄到0.90個百分點。盡管如此,中小銀行為吸引客戶,盡可能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導致大銀行存款被搬家、貸款減少,為吸引客戶回頭,也跟隨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貸款利率,從而增加成本,減少收入。困難的局勢可能使一些銀行業績銳減,或者被兼并。

      雖然鮮有銀行將此政策用足,但中央銀行發出的信號是明確的銀行輕松而舒適地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商業銀行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按市場供求關系自由浮動,是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慣例。

      我國的商業銀行不僅要面對行業內競爭,也遭受來自外部的威脅。央行已向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騰訊旗下財付通等近200家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第三方支付解決方案提供者發放牌照,從事在線支付、銀行卡支付結算等業務。它們的比較優勢是,通過其關聯公司提供的電子商務服務而擁有數以千萬計客戶的交易歷史記錄及信用狀況。這是銀行夢寐以求卻望洋興嘆的。

      銀行的另一個夢魘接踵而至。在線支付結算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數千億元資金,使得它們可以向客戶通常是小微網店發放小額貸款,每筆從數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銀行為滿足《巴塞爾協議》對自有資本金的要求,意圖也向這些風險較低的小微企業發放小額貸款,從而減少對自有資本金的消耗,以便做更多業務,但苦于運作成本高企,同時不掌握這些小微企業的交易歷史記錄和信用狀況,有心無力。

      這意味著,這些在線支付公司在入侵銀行的傳統核心領域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提供支付結算,盡管這些在線支付公司的資金來源非傳統定義上的“吸收存款”。

      沖擊波還來自電訊公司、電子商務公司、銀行卡等機構。由于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這些企業有意無意地聯合起來,蠶食銀行的市場份額,使后者面臨被逐步邊緣化的危險。

      商業銀行不會輕易讓自己的大餅被分享,更不甘前景烏云籠罩,它們在反擊。一些大中型銀行居然“不務正業”,也開設網上商城,并提供移動設備支付服務,意在增加與客戶的粘滯度,留住客戶。但是,迄今為止,它們的成就乏善可陳。畢竟,銀行家的主業是 “玩錢”,賣iPhone手機或者維多利亞女性內衣不是強項。

      確實,銀行的好時光不會立即結束,但也不會持續太久。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progress id="h015d"><blockquote id="h015d"><rp id="h015d"></rp></blockquote></progress>
    2. <optgroup id="h015d"></optgroup>
      1. <optgroup id="h015d"><em id="h015d"><pre id="h015d"></pre></em></optgroup>
        <span id="h015d"></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