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h015d"><blockquote id="h015d"><rp id="h015d"></rp></blockquote></progress>
  • <optgroup id="h015d"></optgroup>
    1. <optgroup id="h015d"><em id="h015d"><pre id="h015d"></pre></em></optgroup>
      <span id="h015d"></span>

      24小時客服熱線:96669
      當前位置: 首頁 > 理論科技 > 工作研究 > 正文

      民間信貸潛伏中小企業融資

      發布者:記者 黃楊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11-09-07

      8月北京的下午,總是給人一種悶熱的感覺,記者在金融街一棟寫字樓下,等到了匆匆趕來的蘇先生。蘇先生是某銀行北京市分行負責發放貸款的一名專業人士,他對記者說,“像我們在第一線與客戶打交道的銀行員工,并不像你們記者對國家政策動向那么敏感。如果真要談談目前的中小企業信貸情況,我得先和你抱怨一件事?!?/p>

      “現在國有商業銀行都在推行貸款終身責任制和風險考核機制,以此來提高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但卻產生了近于苛求的約束。代理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沒有重大過錯和失誤,代理人的職位風險就會降到最低,就可以保住這個職位并獲得所有的職位福利?!碧K先生說,“這個動機導致了代理人對任何增加職位風險的行為都予以放棄,說得冠冕堂皇一點,會影響到業務創新和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說得具體點,就是會使我們通過壓縮貸款來控制新的不良貸款發生?!?/p>

      “這從而也導致了另一種行為的發生,那就是代理人通過尋求大企業、大項目,在短期內將信貸總量迅速擴張,通過做大分母稀釋不良貸款率,以此掩飾業已存在的風險,并吸引上級委托人以期獲得職位升遷的機會。在這種氣氛下,分支行即使找不到大項目、大企業,也不會去冒選擇小企業、小項目的風險,寧可讓資金閑置?!碧K先生說。

      “雖然我們行早就推出了‘信貸工廠’批量操作中小企業貸款,提高了貸款審批速度,但其實門檻并不低,要求企業規范,各方面資質較好,這樣才能控制不良貸款率?!碧K先生透露。

      蘇先生短短一番話,透露出在目前緊縮的信貸狀況下,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實際上被排斥在了正規金融供給之外。

      歷史遺留問題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銀行體系由單一格局向多元化銀行體系過渡,銀行信貸融資在經濟運行中形成了龐大的債權債務關系,但是企業作為個體的信用卻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因為在當時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信用仍然維系于國家的信用。

      在20世紀80年代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非國有經濟崛起以后,地方政府為非國有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擔?;蚪M建地方性金融機構的金融支持,學者將其稱為“集體信用”。國有銀行為鄉鎮企業提供貸款仍然是基于對“政府”的信任,國有銀行和鄉鎮企業本身并沒有發生信用關系。轉軌經濟中懲戒機制和信用機制的不完善,使得大量銀行債權批量轉變為不良資產。同時,企業經營風險往往通過信貸資金鏈條傳導至銀行部門,使銀行成為體制改革成本的承擔者。其結果是最終導致非國有經濟的新生代——民營中小企業失去了“集體信用”的維系。

      要促成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融資行為的發生,二者必須建立“個體信用”關系。要建立這種關系,商業銀行需要花費很大的成本來搜集每個企業的信息,而中小企業的特性和信息不透明的特征進一步加大了這項收集成本。與花費的成本相比,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收益也許是得不償失的。貸款收益不僅僅是由利率決定的,更重要的是貸款的安全性。由于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存在,利率高的往往是“壞企業”和“壞項目”,所以商業銀行仍然對中小企業實施信貸配給行為。從制度依賴的角度看,商業銀行仍然習慣于尋找具有政府背景的大企業和大項目,在大項目供給充足的情況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產生了供給懶惰。因此,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個體信用”關系很長時間都沒有建立起來。

      之后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貸款利率的上浮還遠不足以彌補農村地區正規金融機構的經營和資金成本,也不能使它們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

      正規金融的成本制約

      貧困合作基金曾經在河南、河北發放農村小額信貸,資金成本為2%左右,貸款到期歸還率為95%左右,如果確定每年貸款損失率為年末貸款余額的3%,那么貸款利率要在15%以上,才能維持小額信貸機構的正常經營。

      考慮到上述因素,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小額信貸機構的試驗利率推算出了農村金融機構的保底貸款利率。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人員研究報告2004(3)》中提到,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村信用社平均要有8.8%以上的貸款利率,才能補償運作成本,絕大多數中部地區農村信用社要有11.5%的利率水平,而在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村信用社則需要收取16%的貸款利率水平。

      目前存在的村鎮銀行的貸款利率驗證了上述數據。7月末記者走訪北京順義銀座村鎮銀行的時候,風險管理部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行的貸款利率在10%左右。

      由于貸款利率政策導致了農村金融機構把信貸資金撤出農村,越是貧窮邊遠地區的農村金融機構,這種沖動越強烈。為了阻止這一傾向,人民銀行對農村信用社資金使用指定了下列控制措施:

      一是只允許農村信用社對本鄉鎮的農戶和企業發放貸款,其中50%的貸款必須是給本社社員的,“三農”貸款必須占新增貸款70%以上。而且嚴格控制農村信用社的同業拆借業務,同一個區縣內的農村信用社資金拆借必須通過縣聯社進行,跨縣域的必須通過人民銀行進行;而且,只有資產質量好、內控機制健全、管理完善、經營實現盈利,或連續兩年減虧的農村信用社才被允許對外拆出資金,并且拆出資金規模不得超過該社存款總額的2%。

      但是這些手段不僅在控制農村資金外流方面收效甚微,而且加劇了縣及縣以下農村金融市場的扭曲程度。對農村信用社業務地域上的限制,使農村信用社貸款過于集中于某一地區或某一產業,面臨著更大的地域和產業風險,形成了農村信用社的高不良貸款率。

      當記者與一位農村養殖戶聊天時,他對央行積極改進農村小額信貸,和銀行、農信社做出的相應調整顯得不是很積極,他說,“我不覺得獲得了多少收益,因為對我們來說,利率只是借款成本的一部分。我們想要到銀行或者農信社貸款,還要給信貸員送禮,有的信貸員還索要回扣,再加上為貸款來回奔波所花的時間、路費等等,還不如向親戚伸手借錢?!?/p>

      民間金融的補充形式

      受困于商業銀行的授信額度,浙江寧波的一位黃姓企業主,向記者講述了他的企業一直以來傳承的一種類似股權私募基金形式的發展方式。

      2003年時,黃先生的企業由國有中小企業和集體企業轉制而來,由于這家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市場進入門檻低,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因此缺乏穩定的前景。如此一來,在企業抵押資源不足、財務信息不規范、現金流難達預期的情況下,就很難貸到款。于是這家企業就以股權私募基金的形式,向管理層和內部職工集資,解決了發展資金的問題,一時周轉不靈進入困境的狀況得到紓緩?!安⑶屹Y金來源都是內部人員,所以陌生人參與的比例相對較低,避免了向公眾社會集資的缺陷,也減少了融資糾紛?!秉S先生說。

      黃先生介紹,“類似的融資形式在2003年前后流行一時,資金來源也有所不同:一種是在家屬和親友圈中籌款。與合作人的股份投資不同,這種籌款絕大多數是債務性融資,債權人主要出于血緣的關系,如父母、兄弟姐妹之間,向投資者提供適當資金,無利息或利息較低,但通常會在利息外要求其他方式的回報。二是在熟人圈中籌款。主要是基于對借款人的信任、管理人員經營能力的分析,和企業前景的判斷,一般參照銀行貸款利率加2~5個百分點。三是在生意圈中籌款。在以往交易過程中形成的有互相利害關系的圈子中,通過個人之間的借款以及企業對個人的借款取得認購股份的資金來源?!?/p>

      “股份紅利派送的水平主要根據企業盈利情況來定,同時參照同行業內同等盈利水平的其他企業。2003年、2004年時寧波中小企業的效益普遍較好的時候,我聽說過20%的收益率,很高。當然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差異也較大?!秉S先生接著道。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在彼時的融資形式下,分紅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方式是現金直接配送,企業定期將現金分紅分給股東?,F金收益率最高的有30%左右,最低的為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第二種方式是增股,即將分紅折算成股份計入股東的股份賬戶。更多的企業是采取兩種方式的混合?,F金流充裕的企業,現金派送比率高。在企業經營狀況好的情況下,股東更愿意多派送股份,因為這一部分股份同樣參與分紅;在企業經營不穩定的時期,股東更愿意選擇現金分紅。

      黃先生說,在企業發展壯大的這十幾年里,他充分享受到了這種民間融資形式的好處,那就是,“當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內部人和相關的人員會幫助企業主封鎖信息,另一方面,過去若干年的豐厚回報,使他們個人的財富也形成了一定積累,因而對風險的容忍度高,即便發生真實的損失,股東也愿意承擔,這一點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p>

      商業信用融資

      黃先生接著介紹,還有一種被稱作“商業信用”的民間信貸形式,目前十分流行。黃先生所指的商業信用,即是商業信用融資,指企業之間在買賣商品時,以商品形式提供的借貸活動,是經濟活動中的一種最普遍的債權債務關系。

      “獲得商業信用的往往是小規模企業。他們愿意接受商業信用,一方面是由于被排斥在正規金融供給之外,無論他們愿意支付多高的貸款利息,都不能得到貸款;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商業信用關系,他們與對方企業之間建立起一種長期的合作與互相信任的關系,這有利于生產經營的穩定?!秉S先生說。

      企業之所以愿意向其下游企業提供商業信用,究其原因,是因為其能夠給提供商業信用的企業提供以下便利:

      一是有利于企業獲得信息。商業信用發生后,企業對客戶能夠進行方便的訪問,可以及時、高效地獲得低成本的客戶信息;客戶的訂單數量、訂購時間能夠反映客戶的經營狀況;在正常的業務聯系中,當客戶不能享受優惠的現付折扣,或者使用商業信用的數量有異常變化時,這會提醒企業需要觀察該客戶的經營和信用變化情況,以免遭受損失。

      二是更利于企業控制客戶。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依賴于原材料的穩定供應??蛻魧痰倪x擇是理性的,因為有理由相信由企業提供的原材料是經濟的和不易替代的。這種不易替代性當企業在市場中具有支配地位時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同時,如果客戶想更換原材料供應必須花費昂貴的信息收集、信息整理和重新簽訂合同等操作成本。另外,還要承擔新原材料的質量風險。在這兩方面的作用下,企業可以利用威脅停止供貨的手段,迫使客戶遵守合約,從而避免遭受客戶潛在的違約損失。

      三是有利于企業挽回財產損失。一旦客戶經營失敗而使合約被迫中止,企業可以索回供應的原材料。由于企業已經建立了該產品的銷售網絡,因此它索回產品并再次售出的成本較低,企業能夠將合約中止的損失減至最小。

      民間票據融資

      民間票據是銀行承兌匯票在非金融機構的經濟主體之間進行轉讓和流通的一種融資形式。記者查閱近期報道發現,浙江省永康、蕭山、慈溪、玉環、蒼南等民營中小企業發達地區,民間票據市場業已存在。

      民間票據市場最早形成于1997年。雖然1997年之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矛盾也一直存在,但為了抵御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宏觀調控在奉行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同時,大大加強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力度,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采取了強化一級法人管理,上收基層金融機構經營權等一系列措施。金融業這種集約化經營的趨勢,客觀上大大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矛盾,這一點在民營經濟較發達的縣域地區表現尤為明顯??陀^上,融資矛盾的加劇刺激了民間票據市場的形成。

      1999年以后,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推動下,以銀行信用為主導的票據市場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上升期,票據交易主體增加,流通地域擴大,交易量成倍增長,票據專業化、集約化程度也有所增強。銀行承兌票據數量的大幅增加,為民間票據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黃先生介紹說,他認識一家浙江的某實業公司,對銀票的年需求量為1.3億元~1.4億元,而開戶銀行只能滿足5000萬元~6000萬元,未滿足的需求部分只能通過民間票據市場來供給。

      “由于這類企業的銀行承兌匯票流量較大,在票據買賣中自然衍生出或承擔起大票換小票的中間業務,并從中賺取利差。另外,還有純粹通過買賣票據賺取利差的企業和個人?!秉S先生說。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progress id="h015d"><blockquote id="h015d"><rp id="h015d"></rp></blockquote></progress>
    2. <optgroup id="h015d"></optgroup>
      1. <optgroup id="h015d"><em id="h015d"><pre id="h015d"></pre></em></optgroup>
        <span id="h015d"></span>